重製Atom3散熱風扇

Atom3 從 2019年拿到至今,邁入第三年。期間大大小小的問題,最棘手的莫過於冷卻風扇吹的方向是不對的,這個是 Atom3 的散熱風扇外罩,雖然很堅固,完整度很高,但是其實風量集中的區域並不是噴頭與出料口的地方,常常會有下列的問題

  • 大於60度的小圓弧夾角就會有來不及冷卻導致外殼會翹起來的問題

  • 快殼的翹起容易導致噴頭撞到而毀掉印件

  • 翹起的外殼在每一層的黏合出現問題

  • 散熱太慢,導致熱堆積(雖然這個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改善,例如增加列印距離)

恐怖的回抽地獄小豬就是小夾角的圓弧尖端,印的非常差。

總之印的不好會讓人覺得厭世,所以最後不得不自救改變這個可憐的散熱系統...

72 小時馬拉松設計

一旦開始,就無法停止的男人

總共設計到第 9 個版本才調整到出風口覺得滿意

第一版

左右兩邊風扇,原本想用原本的螺絲孔位,但是花了四小時設計完才發現,用原本的螺絲孔位會因為出風口太接近噴頭,導致溫度過高而融化,而且設計的角度也不夠大,所以根本吹不到噴頭以下

第二版

用的是新孔位,也就是先把印件鎖在滑台上,再把風扇固定在印件上,可行。但是印件與滑臺的角度互相抵消還不夠,所以整個是畸形的外翻,而且發現沒有挖空後方會卡到風扇,變成轉不動...

圖片是挖空的原因是後來又改過一次

第三版

一樣用的是新孔位,但是這一版就把後面挖空了,不然風扇會卡住,雖然這一版的角度是正確的,但是因為角度太立了,導致平台自動校正的時候會頂到熱床,變成校正失敗,連桿都撞掉了。

第四版

感覺這版很完美,風扇的角度是對的,結構也很堅固,但是沒想到會上方厚度太厚卡到柱子...

其實設計到這一版之後還是失敗,實在是有點想放棄,覺得怎麼那麼難。但是我就是不服輸的男人,不相信自己做不到

第五版

不服輸的男人捲起秀子,整個打掉重新設計,用新孔位、後方挖空、重新測量角度,連滑台上的對應點都設計上了,經過四個小時,再度列印挑戰,這版非常棒,孔位風向都有對到,但是我覺得可以再把出風口往前延伸,應該散熱會更棒

這一版還很風騷的加上 Logo

第六版

接近完整版了,延伸的出風口也吹到噴頭了,但是我發現風會往上飄,所以追求完美的我再次調整設計圖,讓出風口的上緣突出一點

第七版

  • 不會卡到風扇

  • 不會卡到柱子

  • 不會卡到熱床

  • 自動校正會卡到,但是不影響校正

  • 出風口對準噴頭,而且風向是往下

  • 外型也好看,完整度很高 (自己講)

  • 改善風向,讓風往下跑

第八版

細修之後,這次就是心目中完美的一版了

裝到後吹的散熱風扇...不可能一切那麼順利的,多列印了一個之後,發現後方的風扇位置根本跟前面兩個完全不一樣...所以必須要重新設計...

第九版,後吹散熱風扇

用新孔位,因為後吹散熱風扇在自動校正的時候剩下的空間非常小,所以直接把後面的部分刪除了,但是在拆支撐的時候因為結構很脆弱,所以還拆壞一個。裝上後跑自動矯正發現後吹的風扇得用原本的螺絲孔位,因為散熱塊是往前的,把風扇往下拉一點也可以節省跟柱子之間的距離。

第十版,後吹散熱風扇

孔位準到不行,一整個設計度爆表

側吹外殼與熱風扇合體

後吹外殼與熱風扇合體

裝上滑台

前方兩側風扇

完美的出風角度 (自己講)

後方的風扇

完美的出風角度 (自己講)

測試成品

45 ~ 60 度完全沒有問題

印一個比較複雜的測試圖形,升級風扇前後並沒有影響到原本的能力

但是這次的升級就是要解決下圖這個例子,這是夾角 80 度的小尖端,改善得非常的明顯。左邊在最末端已經變形到無法自拔了,右邊依然保持著小夾角的尖端,至少要後處理都還有機會。

俯視圖更明顯

經過這次 72 小時的馬拉松設計經驗後,我想以後不會再自己設計了,哈...

Last updated